发件人: 艾博社区发展中心 <aibocenter@aibocenter.org>
日期: 2014年4月13日 下午4:49
主题: 【新公民培育:349】 常坤:“信任意识”培育下的信任危机——再认识和而不同书屋免费且而无押金的借阅者
收件人: 新公民邮件组 <xingongmin@googlegroups.com>, aidswalkchina <aidswalkchina@googlegroups.com>
“信任意识”培育下的信任危机
——再认识和而不同书屋免费且而无押金的借阅者
常坤
2014年4月12日
和而不同书屋是我们致力于新公民培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中位于临泉县艾博社区发展中心的,是已经初具规模并运转日渐丰盈的。把意识教育融入服务之中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重要方法,而“信任意识”“规则意识”“权利意识”就是其中策略和核心内容。在《信任、规则和权利意识培育下的免费而无押金且自我管理借阅的和而不同书屋》一文中,我对此模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此就不赘述。
免费而无押金向受服务者提供图书借阅是我们的“信任意识”的培育方式之一。我们希望,我们给予别人的信任,也反馈给我们一个信任,并延伸给周边的人。这个方式在临泉县艾博社区发展中心已经运转四年多了,却也随着时间的积累,一些问题逐渐浮现出来。
虽然这些问题固然有可能是因为服务的基数增加而出现的情况,在整体的比例上并不突出,却不得不一次次地引起我们思考和反思。在2013年底,我们就为了应对大量的服务人群不能降低“新公民培育”,我们控制了参与艾博中心服务人群的准入人数。要知道,意识教育融入服务之中才是我们的目的,单纯的提供服务的工作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信任意识”教育该如何实现再一次突破呢?
都知道增加人力和资源投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不想单纯的这么认为。
这是最近的几个例子:
案例一:2014年3月16日,一本被李雪敏亲眼所见的放置在图书归还处的图书没了,而且也没有借阅登记记录。
案例二:2014年4月4日,常坤整理图书,突然意识到那一整套的皮皮鲁就剩下2本了,而近期并无此书的借阅记录。包括案例一,都属于同一种情况,就是不经过借阅登记,而直接把图书带走。
案例三:2014年4月12日,常坤电话通知某个家长来归还逾期近一年未归还的图书。下午该家长来的时候,带来的书竟然是之前在他孩子的名下借阅的图书,而且借阅本记录显示是已经归还过的。而借阅本显示未归还的图书,本人并不否认是其本人借阅。此外,更令人惊讶的是,经过聊天发现,他孩子竟然以多个名字在我们不同的借阅本上登记借阅图书,显然很多图书都没有归还。
案例四:随着时间的流逝,艾博中心和而不同书屋前期的受服务者,会因为各种原因不再参与服务,或者离开临泉县。目前看来,借阅本1-4号本都无最近借阅记录了。但这里却有些人存在图书借阅未归还记录。经过进行电话和网络联系,总结以下几种情况:1,离开临泉县的时候带走或交给其同学朋友代还,却导致丢失;2,忘记而导致丢失;3,被所在学校教师没收;4,本人不认可其借阅该图书的登记记录;5,还在家里放着,回临泉县的时候归还;6,没理由就是不想还了。
这些案例也并不是孤立的案例,每种情况的发生也应该都有其背后的深层次社会和教育的原因。
近期网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杭州图书馆十年不拒拾荒者的消息。这个故事是“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因此也有了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览。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有读者无法接受,找到馆长褚树青,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此外,通过网络信息检索,我们知道,杭州图书馆也是对杭州市民免押金免费服务的。我没有实地考察过,但是我想知道,面对庞大的市民群体,杭州图书馆是如何应对借阅图书逾期不归还或者就干脆不归还者呢?
前几天,我们在合肥召开了艾博中心第四届2014清明年会,与会者张精富的发言稿中引用了他人一句话“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无需提醒的自觉”。在艾博中心是六七百名服务者中,经过“信任意识”“规则意识”“权利意识”的新公民培育之后,能够理解并践行这个自由和自觉的还是大多数,但是我们的意识教育和行为矫正中,如何突破而把剩余的小数也能够意识改变进而行为改变呢?
艾博中心的一个捐赠者说,“信任教育就是需要成本的”,我们只希望这个成本越小越好,如果您有好的想法和建议,请告诉我们!谢谢!
------------------
You received this message because you are subscribed to the Google Groups "新公民培育" group.
Visit this group at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xingongmin.
-~----------~----~----~----~-
"China AIDS Group中国艾滋病邮件组"
A:既往内容汇总查询(需要翻墙):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hinaaidsgroup http://chinaaidsgroup.blogspot.com
B:发送在本邮件组的所有内容信息,将被《社会工作与艾滋病》<Social Work and AIDS>刊物自由采用;
C:凡是挑�、��、非理性、�於情�性、胡�批�和�意�之言�,或是匿名人士之言�,以及所�表意�出�有不雅、粗鄙之文字等,本�件��不予以�示!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China AIDS Group |中国艾滋病邮件组"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chinaaids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chinaaids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hinaaidsgroup访问此论坛。
要在网络上查看此讨论,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msgid/chinaaidsgroup/CAFA9UG5usFS-giGKECZx5Mo4H0qkek%2BjBzib_mFdAN5GPLgkCA%40mail.gmail.com。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