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博公益第四期青年行动研习营(YAI2014)回顾与总结 和而不同中心艾博公益青年项目 2014年7月19-23日 经过前期的营员招募,以及三次的网络预备会议,在常坤老师的耐心提醒下,大家都做好了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与此同时艾博公益的工作人员也在为研习营的活动的地点以及住宿饮食做着精心安排。一场艾滋病青年积极分子的聚会即将到来。 ——题记(高金梅)
一、营员融合——畅谈期望,小组分工 19日晚,我们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破冰游戏“五百万年进化论”,每次进化选择一个想成为的动物,用这种方式介绍自己,在这个有趣的游戏中大家不仅认识了彼此,而且对每个营员的性格、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都有了一些了解。 依照《艾博公益青年项目参与和指导手册》YAI经验,我们开始制定“团队公约”,梳理参加YAI的期望,进行小组分工。并提前公布了特别安排“艾滋病主题晚会”,推选出了两位导演,我们会看到营员们的兴趣爱好、艺术细胞将和艾滋病来个亲密结合。这些环节使得大家很快地融入到了YAI的团体之中,也对马上开始的YAI生活期待不已。一天的活动结束,但是营员们还不能休息,评估组、回顾组、娱乐组的成员要为第二天的分享进行讨论。
二、法律视角谈受艾滋病影响人群的就医歧视和隐私保护 20日早上。首先由李老师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审视艾滋病相关歧视和侵权现象”做了分析,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消除歧视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如:艾滋病的治疗方法,艾滋病歧视的根源,认识社会歧视的诸多表现形式,如何建立关心艾滋病相关群体的支持性环境等。 接下来就是艾博公益热线(4000599121)律师刘巍,主讲艾滋病就医歧视和隐私保护。大家普遍认为刘巍律师的讲座深入易懂,以案例分析侵权现象和维权方法,而且每个例子都很具代表性。一位感染者会后发短信来说:“您好!今天的课非常好,好几年没有听到这样的课了,谢谢你们。”在茶歇和午餐期间,刘律师都在不停接受感染者的咨询。从YAI营员的角度,我们希望青年学生对艾滋病反歧视有更深入的认知,和感染者共同参与活动,让他们认识到感染者也享有同样的权利保障。
三、属于营员们的活动 1、营员们的开营仪式: 21日的主持人和分享者都是营员,这也是YAI一贯秉承的“营员是参与的主体”。21日早上,回顾组和评估组分享后,我们迎来了开营仪式,由艾博公益青年项目工作小组组长万同学主持,共同回顾2012-2014年的YAI历程,老营员进行心得体会的分享,对艾博公益青年项目进行介绍。 2、营员们的专场分享: 由于近期在甘肃玉门爆发了鼠疫,来自不同大学的五位医学生从概况、病因、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入手,为我们系统地介绍了鼠疫,扩充了我们的知识面。这也是YAI倡导“自我服务”的一个重要体现吧。 下午,是艾博公益小额资助社团的时间,两个小额资助社团向所有营员介绍本社团的艾滋病活动经验,分别是来自兰州大学红丝带爱心社和宁夏医科大学红丝带社团;并邀请了南华大学同伴教育阳光站分享其举办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活动,如烛光晚会、手抄报竞赛、知识讲座、同伴教育等。使我们了解到宣传艾滋病知识的途径有很多,而且有很多人做出了切实的行动,具有传承性和创新性。 接下来大家分组对《动员和培育青年参与艾滋病志愿行为的体系建设》第五版进行了讨论和修改,然后讨论社团开展防艾宣传的创新活动形式,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发掘出积极分子,负责具体的策划。 为了满足营员对团队建设的需求,晚上开展了“孤岛求生”游戏,深刻地让大家意识到了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启迪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都要注意协调,唯有做好规划才能更高效,节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事。
3、给营员们的几点建议: 22日早上,常老师就《扩大艾滋病相关权益保护的可及性----以艾博公益法律网络》为例作了介绍,并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在社团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方面给大家作了分享,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一个社团的主体是社员及活动参与对象,主导是社长部长级领导人及社员,这是一个合作的团队平台,每个人都应该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分享中使个人得到成长锻炼,也使社团得到发展完善,进退同行。这道理放在班级上也同样适用,相信我们班在未来共同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也会慢慢成长、壮大。以及常坤老师的“学生社会实践两个三自我评估标准”也非常受用,一是“全球视野、专业背景和良师益友”,二是“职业定位、专业学习和兴趣爱好”。关于这部分内容,常老师最近专门撰写指导性文章《谈学生(艾滋病预防)社团的成长》一文,欢迎检索阅读。 4、开放空间——为艾滋病反歧视出谋划策 对于 “开放空间”环节,YAI专门安排了整个下午的时间,结合上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两个三自我评估标准”,给营员充分的空间表达自己参与艾滋病的行动计划。如医学生表示自己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在未来的医护生涯中不歧视、关爱、帮助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艺术设计类学生表示自己想要进行小说、剧本、视频创作宣传艾滋病,希望消除或减少人们的偏见与歧视,还有部分营员表示自己可以为艾滋病宣传教育做志愿服务、同伴教育等,充当传播知识的小蜜蜂。经过讨论与认同,最后医学专业营员进行《医学生与艾滋病》第二期的编辑,艺术设计型营员编写一部有关艾滋病的小说、剧本和视频创作,志愿服务型营员搜集编写关于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口述史。尘埃落定,大家的行动力和参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晚上“艾滋病主题晚会”,大家各显其能,气氛活跃,意犹未尽。
四、新公民培育分享 新公民培育是常坤老师致力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实践的另一总结,也是YAI主体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根据艾博中心的工作经验,同样也把“信任意识、规则意识、权利意识“教育融入到YAI的整个过程中。 23日上午,陕西爱之家的吴老师谈到同性恋话题。吴老师假设:同性恋如果合法化,那么他们更换性伴侣的频率就会低一些,或许艾滋病的传播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而且艾博公益的工作探索经验也感慨,艾滋病的根本问题就是人权问题。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看,歧视不可能完全消除,但是我们致力于让艾滋病感染者能有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这不仅是保护他们的权利,更是降低所有人感染HIV的几率。 新公民培育的主题分享,由常老师介绍“新公民培育——以艾博社区发展中心为例”,艾博中心在探索实践中将“信任意识、规则意识、权利意识”融入到具体为社区居民和青少年的服务之中。并以此延伸到社团的管理,应该考虑这三点:(1)社员以“两个三社会实践自我评估标准”进行自我定位评估;(2)对社员进行新公民培育(新公民定义:具有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具有信任意识、规则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公民);(3)人人平等,社团各级领导者要时刻想着为社员服务。作为艾滋病预防社团,要加强专业知识,艾滋病问题固然很复杂,但其背后有很多逻辑上的预防宣传特点。 YAI最后的评估环节,依然完全将主动权交给营员,营员们对吃、住、行、日程、老师讲课、营员参与、活动效果等等方面进行探讨,不止一个营员这样说:“感觉我们五天过的好累,早上7点到晚上12点多,大脑都没有歇息过,这就像是一个魔鬼训练营・・・・・・”“日程安排不太合理,如集中一天传递信息量很大的法律维权和案例,如集中一天全是营员分享,不容易消化・・・・・・”这种现场讨论式的评估,能够直接传达营员的声音,艾博公益也及时给与回应和记录。YAI每一期的完善和成熟,是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最后每个人对YAI的活动进行了自己的感悟分享,通过五天的短期培训使大家认识到了很多深刻的问题比如:生活中,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做自己想做的事,要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只有将兴趣与事业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生活得更快乐,社团工作中:要本着一颗为社员服务的心,才能够把社团发展壮大・・・・・・。YAI的留影,定格每个人此行的状态,本期的YAI没有结束,营员们在“开放空间”形成的想法正在变成行动,防艾宣传的创新形式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我们也期待此次对营员们新公民意识的启迪,能够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做一个快乐的公民。
附件:YAI2014营员之声 我想没有什么比做人更重要的了。“人”字看似简单,只有一撇一捺,可真正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人们常常思考“该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常老师的新公民培育给了我明确的目标:权利意识、信任意识、规则意识、自主实践和自我管理,这是艾博小额资助的价值核心,也贯穿于YAI始终。在活动中我们分为四个小组:回顾组、评估组、娱乐组和后勤组,建立了一个支持性环境,每个小组都尽力以三种意识为自己的行动准则,高效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或许是以前不怎么约束自己,好多同学都横穿马路,这是不允许的,显然破坏了规则意识。老师一而再再二三地强调,可为什么我们心里明明白白却在实际行动中办不到呢?常老师在最后的评估环节中就横穿马路这个问题对我们进行了批评,当时脸火辣辣的烧,我低着头,不敢正眼看他的眼睛。就这么一件小事都办不到,何谈大事?当时暗下决心:以后要以这三种意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个合格的人。(崔雪)
当今社会,艾滋病相关的羞辱和歧视体现在很多方面:政策法规的歧视,就医、就业、入学的歧视以及家人和个人的歧视等等,这些都是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医务工作人员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相当严重,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越来越高,这让我觉得我目前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首先,我是一名医学生,将来很大可能要从事医务工作,而且我现在从事防艾工作,我觉得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周围人对艾滋病的歧视,正如他们所说的在大学中建立艾滋病支持性环境,将来工作了也可以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改变这种状况,去影响他人。但是,任重而道远。(黄鹏)
艾博公益青年研习营给我眼睛打开一扇窗,给予我去了解、去接触、去反思的机会。未来我未必是反艾滋病歧视运动前线的勇者,我可能依旧回到我自己的位置从事教育。然而,研习营里认识到的已经深深扎根在我脑海里,嵌进我的价值观、知识体系里,我将不断跟新且受益终身,我努力不成为讹传的源头。再者,我可以做的最简单最有效的行动,便是向我身边的人——家人、同学、同事、学生交流交换对艾滋病的了解和预防。作为教师,我可以从新一代开始,提供足够的、正确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及反歧视宣传——最为根源、有效的方法・・・・・・假想未来,支持性环境是政府、社会的基础要求并得到大众认可、支持及维护,人们对无论艾滋病感染者或特殊人士的存在感到平常,人们相互尊重,人们相互了解和理解...... (黄文婷)
通过这次的艾博青年研习营,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对常老师讲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获取信息的途径是那么方便,而你们又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为什么要让自己成为瞎子?”听了这句话,我不得不对自己进行反思,我们拥有那么多的信息来源,可是我们却没有好好利用,没有及时掌握可用的准确的信息,今后会在这方面多注意。这次有关鼠疫的介绍是我负责的,但是由于时间紧迫,所以好多方面没有做好,这也是我要自我检讨的方面,不过这次机会实在难得,让我有机会锻炼自己,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一定会做的更好。(刘以钦)
我非常赞赏常坤老师的两个三标准,一是全球视野、专业背景和良师益友,二是职业规划、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这些标准无论从事哪一方面的职业都适用。对我而言,特殊教育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完善和在中国的日益受重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特殊教育这一专业,在与良师益友的共同学习中不断掌握专业知识,不断接触与其相关的知识领域(性教育、艾滋病等),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将未来的职业规划定位在特殊教育领域,想必未来一定很精彩,因为在自愿和积累下我拥有了从事这一方面工作的条件和能力・・・・・・经过思考与对自身能力的评估,我认为自己可以并且愿意去做的事情就是一来将防艾知识应用到自己身上,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歧视艾滋病人及其感染者,未来接受手术时可以要求尽量避免输血,倘若不幸感染,则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坚持服药,善于维权;二是进行同伴教育,将防艾知识告知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学等,减少他们感染的风险;三是针对广州地区的大学生进行初中、高中、大学艾滋病宣传教育接受情况的调查,推动其政策落实,更大范围更加快速地获得防艾教育影响作用,为建立一个关爱的支持性环境做出小小的行动和贡献。(吕小翠)
也许说出来你(常老师)会感到很奇怪,我以前也是艾滋病歧视大军中的一员,我记得你曾经在群里问过“为什么社会会这么歧视艾滋病?”,我回答:“因为大家都认为他们是道德败坏的人,吸毒、卖淫、性滥交。”现在想想我是多么的可笑,可笑的原因在于我的无知・・・・・・不过经过老师的讲解和后面几天的活动,我知道了更多,・・・・・・在此我向他们(患者和感染者)道歉,对不起!现在我觉得医护人员是最不应该歧视患者和感染者的,他们了解的要比一般人了解得多,同时又有专业知识,不该对大众错误的引导,而且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他们有义务为患者诊治。(马苗)
“维权”这一方面的内容,是我急需了解的。当我听到刘律师讲这些的时候,非常认真的在听,并且做笔记。大部分HIV感染者和病人,都不懂也不会维权。他们都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在生活。这一点是非常不应该的。个人认为:感染者和病人应加强对法律的认识。在侵权行为发生之前,告知侵权者法律对自己的保护条例。通过协商降低侵权行为的产生,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常坤的家》告诉我:亲人和家乡是与自己紧密相连的。HIV的基本问题就是人权问题。那么,开展公民权利教育是解决人权问题的最佳方法。“信任意识•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告诉了我做为新公民要遵行的三大原则。。我相信:这样的精神,一定会影响一大批人坚持心中的梦想,回到家乡发展,直至造福家乡百姓,功成名就。(孟净)
我第一次知道自己身边的人有艾滋病感染者,当我得知他们是感染者的时候,我内心并不是害怕而是渴望接近他们了解他们 ,从始至终没有一丝恐惧,也没有怜悯,因为他们跟我们一样,甚至比我们强,比我们幸福,怜悯就是对他们的一种歧视。我想之所以他们不愿公开身份,不愿接触我们,是他们自己内心对自己还无法接受。・・・・・・刘巍律师的解说及案例介绍知道了艾滋病感染者可以通过法律维护自身利益,这对我在以后同伴教育中有了更多的法律依据,获益匪浅。(孙杰)、
想想开营前晚每个人都说出了对这四天青年行动研习营的期望,我记得当时自己期望了解艾滋病更多科学的知识,为艾滋病群体谋取应有的权利做一些事情。而最后一天分享“我能做些什么”的时候,我说的是“做一个知识、信息传递的小蜜蜂”。乍看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般,不免让人产生一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感觉,其实自己知道,在接受常坤先生“新公民培育”相关的分享之后,思维的启发与触动有多大。不是说低估了自己的力量,而更像是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意愿,并体会到目前而言最想做并且力所能及的事情。至少在自己了解更多更全面及准备更完善之前我是不允许自己为着某个高调的目标而滥竽充数的。(王�)
回去之后,我就关于红丝带学校应不应该开设的问题,问了我的朋友,父母和亲戚,最后结果是一致同意应该开设红丝带学校。他们说就算生活不会感染上,可是万一伤口接触怎么办,孩子间打打闹闹弄伤是很正常的,这样对自己的孩子存在危险。我强调了艾滋病感染者的权利和感染的途径,她(他)们也没改变想法。社会上就是太多的人对艾滋病认识不够,所以才会有这种观念。这种情况要经常跟他们说艾滋病感染者有和普通人一样的权利,就像常老师说的那样,连你自己身边的人都不够认识,你怎么叫别人去认识。我只问了红丝带学校的问题大家就已经表现出来歧视,可见改变她(他)们的思想不易,所以我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努力。(许晗)
|
-~----------~----~----~----~-
“China AIDS Group中国艾滋病邮件组”
A:既往内容汇总查询(需要翻墙):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hinaaidsgroup http://chinaaidsgroup.blogspot.com
B:发送在本邮件组的所有内容信息,将被《社会工作与艾滋病》<Social Work and AIDS>刊物自由采用;
C:凡是挑�、��、非理性、�於情�性、胡�批�和�意�之言�,或是匿名人士之言�,以及所�表意�出�有不雅、粗鄙之文字等,本�件��不予以�示!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China AIDS Group |中国艾滋病邮件组”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chinaaids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chinaaids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hinaaidsgroup访问此论坛。
要在网络上查看此讨论,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msgid/chinaaidsgroup/tencent_62CB8AF41104972B708F53BD%40qq.com。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