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荐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的公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ww.moh.gov.cn
各有关单位: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关于做好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12〕272号)要求,我部拟推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性艾中心")作为"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参评单位。
为接受社会监督,现将性艾中心先进事迹在卫生部网站(www.moh.gov.cn)上公示5个工作日(2013年1月21日-25日),如有异议,可将意见反馈至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联系人:疾病预防控制局艾防处 易乐来
联系电话: 010-68792658
附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先进事迹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关于做好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12〕272号)要求,我部拟推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性艾中心")作为"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参评单位。
为接受社会监督,现将性艾中心先进事迹在卫生部网站(www.moh.gov.cn)上公示5个工作日(2013年1月21日-25日),如有异议,可将意见反馈至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联系人:疾病预防控制局艾防处 易乐来
联系电话: 010-68792658
附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先进事迹
2013年1月21日
附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先进事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性艾中心)成立于1998年,是我国艾滋病防治的国家级专业技术单位,现有职工136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74人,中级技术职称38人,初级及以下技术职称2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3人。10余年来,在卫生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直接领导和具体支持下,性艾中心积极落实国家的艾滋病防治策略和政策,深入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认真履行艾滋病防治工作职责,切实发挥"五个作用",引领全国各级艾滋病防治专业技术机构,努力开展各项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和突出成绩,为减缓我国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提供依据、献计献策,切实发挥决策支撑作用
10余年来,性艾中心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陆续建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病例报告、抗病毒治疗、美沙酮维持治疗、高危人群干预、自愿咨询检测等7个系统,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艾滋病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并利用每年开展的艾滋病哨点监测、每2年开展1次的艾滋病疫情估计,以及全国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综合防治试点工作和全国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等活动,为我国艾滋病防治提供第一手材料,为分析和研判疫情形势、明确防治工作重点和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性艾中心还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召开专家会议等多种途径,提出艾滋病防治的决策建议,协助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制定国家艾滋病防治中长期规划和行动计划、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参与起草国务院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文件和《艾滋病防治条例》,提供技术支持,切实发挥决策支撑和参谋助手作用。
二、探索方法、指导推广,切实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10余年来,性艾中心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适宜我国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先后制定了艾滋病监测检测、抗病毒治疗、高危行为干预等领域的技术标准、规范或方案,指导全国艾滋病防治技术工作的开展,并通过组织本单位专家、技术骨干赴各地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促进各项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与推广。例如,在预防艾滋病传播方面,性艾中心积极推动和指导,从最初试点探索使用安全套的预防干预措施,发展到目前在全国推广使用安全套、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性病规范化治疗服务等综合干预措施,有力提高了干预水平,产生了良好的预防效果。其中,到2011年,全国累计美沙酮维持治疗吸毒成瘾者34万余人,使我国在短期内迅速成为全球覆盖吸毒成瘾者人数最多的国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据估计2010年预防3700人感染艾滋病,减少海洛因使用22.4吨,避免毒资消耗83亿元。在防治措施落实方面,自2007年开始,性艾中心在全国各级艾滋病防治专业技术机构推行主要防治措施落实质量考评工作,以任务目标和落实质量为导向,以强化业务指导为抓手,以考评结果公布为手段,大大提高了整体防治工作水平和质量。其中,到2011年,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随访干预比例由2007年的32.8%上升到91.9%,随访到的感染者CD4检测比例由2007年的45.3%上升到71.1%,有效提升了我国感染者和病人的预防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转化成果、应用实际,切实发挥科研支撑作用
10余年来,性艾中心坚持"破解防治难题、服务防治工作"的原则,力求将"大论文写在人民的健康上",通过统筹科研力量,组织科研攻关,先后开展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100余项科学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例如,性艾中心承担的"我国艾滋病流行规律、疫情估计和预测方法研究",科学预测了我国未来10年的艾滋病疫情形势,引进了新发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为准确掌握艾滋病疫情提供了技术储备。承担的"重点人群减少艾滋病感染预防技术研究",发现了在吸毒人群中实施综合干预技术措施,可使该人群艾滋病新发感染率下降61%,治疗作为预防措施,可使单阳家庭内传播减少67%。承担的"创新性复制非复制载体艾滋病疫苗研究",研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疫苗,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Ⅱ期。承担的"全国主要HIV毒株的基因变异和流行特征研究及数据库建立"获国家科技二等奖1项,其他课题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多项;还在《Science》,《 Nature》,《 Lancet》等杂志发表文章多篇。性艾中心还先后组织实施了全球基金等20余个政府间和多、双边国际艾滋病合作交流项目,引入国际上成功的艾滋病防治理念、技术和经验,并转化为适合我国国情的艾滋病防治模式,有效推进了我国防治工作的进程。
四、提高能力、服务地方,切实发挥人才培养作用
10余年来,性艾中心通过建立培训基地、举办培训班、培养研究生等多种方式,面向基层、面向实际、面向未来,为各级艾滋病防治机构培养人才、输送人才,不断提高各级防治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例如,性艾中心依托北京、湖北等疾控中心,建立6个艾滋病防治培训基地,依托北京地坛医院、云南艾滋病关爱中心等建立12个抗病毒治疗临床医生培训基地,以省级工作人员和师资为主,每年举办各类防治技术培训班30余个,培训人员达3000余人次,为全国艾滋病防治业务人员落实综合防治措施、更新防治知识、提高防治质量和水平,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性艾中心还实施了省级艾滋病防治人才为期半年的培养计划,承担了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任务。目前,已培养各省防治人员104人、博士后27人、博士生76人、硕士生202人,其大多成为各级艾滋病防治机构的骨干力量。
五、练就内功、规范管理,切实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10余年来,性艾中心以建设国际一流艾滋病防治专业技术机构为目标,在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先后制订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科室重点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目标管理、业务管理、科研管理和内部管理措施,加强班子建设和廉政建设,倡导无私奉献精神,凝聚干事创业氛围,打造了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作风扎实、能打硬仗的防治工作队伍,赢得了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和地方艾滋病防治专业技术机构的广泛赞誉。1999年,性艾中心荣获卫生部、公安部等4部委授予的"全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先进集体"。2003年以来,连续9年荣获"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称号。2011年,获得"全国教科文卫系统优秀职工之家"称号,评为卫生部直属机关"两优一先"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艾滋病防治系统的许多单位纷纷效仿性艾中心内部管理和建设的做法,学习科学规范管理的经验。性艾中心也在全国艾滋病防治系统中树立了榜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一、提供依据、献计献策,切实发挥决策支撑作用
10余年来,性艾中心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陆续建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病例报告、抗病毒治疗、美沙酮维持治疗、高危人群干预、自愿咨询检测等7个系统,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艾滋病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并利用每年开展的艾滋病哨点监测、每2年开展1次的艾滋病疫情估计,以及全国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综合防治试点工作和全国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等活动,为我国艾滋病防治提供第一手材料,为分析和研判疫情形势、明确防治工作重点和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性艾中心还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召开专家会议等多种途径,提出艾滋病防治的决策建议,协助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制定国家艾滋病防治中长期规划和行动计划、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参与起草国务院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文件和《艾滋病防治条例》,提供技术支持,切实发挥决策支撑和参谋助手作用。
二、探索方法、指导推广,切实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10余年来,性艾中心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适宜我国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先后制定了艾滋病监测检测、抗病毒治疗、高危行为干预等领域的技术标准、规范或方案,指导全国艾滋病防治技术工作的开展,并通过组织本单位专家、技术骨干赴各地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促进各项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与推广。例如,在预防艾滋病传播方面,性艾中心积极推动和指导,从最初试点探索使用安全套的预防干预措施,发展到目前在全国推广使用安全套、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性病规范化治疗服务等综合干预措施,有力提高了干预水平,产生了良好的预防效果。其中,到2011年,全国累计美沙酮维持治疗吸毒成瘾者34万余人,使我国在短期内迅速成为全球覆盖吸毒成瘾者人数最多的国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据估计2010年预防3700人感染艾滋病,减少海洛因使用22.4吨,避免毒资消耗83亿元。在防治措施落实方面,自2007年开始,性艾中心在全国各级艾滋病防治专业技术机构推行主要防治措施落实质量考评工作,以任务目标和落实质量为导向,以强化业务指导为抓手,以考评结果公布为手段,大大提高了整体防治工作水平和质量。其中,到2011年,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随访干预比例由2007年的32.8%上升到91.9%,随访到的感染者CD4检测比例由2007年的45.3%上升到71.1%,有效提升了我国感染者和病人的预防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转化成果、应用实际,切实发挥科研支撑作用
10余年来,性艾中心坚持"破解防治难题、服务防治工作"的原则,力求将"大论文写在人民的健康上",通过统筹科研力量,组织科研攻关,先后开展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100余项科学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例如,性艾中心承担的"我国艾滋病流行规律、疫情估计和预测方法研究",科学预测了我国未来10年的艾滋病疫情形势,引进了新发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为准确掌握艾滋病疫情提供了技术储备。承担的"重点人群减少艾滋病感染预防技术研究",发现了在吸毒人群中实施综合干预技术措施,可使该人群艾滋病新发感染率下降61%,治疗作为预防措施,可使单阳家庭内传播减少67%。承担的"创新性复制非复制载体艾滋病疫苗研究",研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疫苗,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Ⅱ期。承担的"全国主要HIV毒株的基因变异和流行特征研究及数据库建立"获国家科技二等奖1项,其他课题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多项;还在《Science》,《 Nature》,《 Lancet》等杂志发表文章多篇。性艾中心还先后组织实施了全球基金等20余个政府间和多、双边国际艾滋病合作交流项目,引入国际上成功的艾滋病防治理念、技术和经验,并转化为适合我国国情的艾滋病防治模式,有效推进了我国防治工作的进程。
四、提高能力、服务地方,切实发挥人才培养作用
10余年来,性艾中心通过建立培训基地、举办培训班、培养研究生等多种方式,面向基层、面向实际、面向未来,为各级艾滋病防治机构培养人才、输送人才,不断提高各级防治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例如,性艾中心依托北京、湖北等疾控中心,建立6个艾滋病防治培训基地,依托北京地坛医院、云南艾滋病关爱中心等建立12个抗病毒治疗临床医生培训基地,以省级工作人员和师资为主,每年举办各类防治技术培训班30余个,培训人员达3000余人次,为全国艾滋病防治业务人员落实综合防治措施、更新防治知识、提高防治质量和水平,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性艾中心还实施了省级艾滋病防治人才为期半年的培养计划,承担了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任务。目前,已培养各省防治人员104人、博士后27人、博士生76人、硕士生202人,其大多成为各级艾滋病防治机构的骨干力量。
五、练就内功、规范管理,切实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10余年来,性艾中心以建设国际一流艾滋病防治专业技术机构为目标,在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先后制订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科室重点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目标管理、业务管理、科研管理和内部管理措施,加强班子建设和廉政建设,倡导无私奉献精神,凝聚干事创业氛围,打造了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作风扎实、能打硬仗的防治工作队伍,赢得了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和地方艾滋病防治专业技术机构的广泛赞誉。1999年,性艾中心荣获卫生部、公安部等4部委授予的"全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先进集体"。2003年以来,连续9年荣获"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称号。2011年,获得"全国教科文卫系统优秀职工之家"称号,评为卫生部直属机关"两优一先"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艾滋病防治系统的许多单位纷纷效仿性艾中心内部管理和建设的做法,学习科学规范管理的经验。性艾中心也在全国艾滋病防治系统中树立了榜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